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砀山唢呐,民间的就是国际的

    信息发布者:mashuang马双
    2017-08-15 08:41:16   转载

    交友][【砀山宾馆公交电话】【砀山南站最新时刻表】
    来源;  青春浙商大    作者:暑期实践报送组
    2017年6月19日,受到电影《百鸟朝凤》中演绎的唢呐随时代变迁而逐渐没落的影响,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会青志主席王元和姚一帆、何雨婷、徐可馨、陈依琳组成“金唢呐”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并前往具有“中国唢呐之乡”之称的安徽砀山调研唢呐文化的现状,并于7月4日结束了为期1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 活动过程 /


    6月20日我们采访了文化局汪局长和文化馆前馆长黄世东,了解到砀山目前有100多个唢呐班,1000多名唢呐从业人员。砀山主要以农业为主,这里民风淳朴,婚、丧、祭、礼的传承基本沿袭着历史上的程序。因此,人们对各种民俗文化的演绎格调非常重视。男婚女嫁,老人庆寿、小孩的满月酒,建房上梁,祭祀等都要请唢呐班子吹奏助兴。而且在砀山也有“嫁闺女,真热闹,喇叭不吹不上轿”的民间谚语。但是目前唢呐传承正处于瓶颈期,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唢呐。其原因有三,一是唢呐比较难学,需要从7岁左右开始学习,要每天练习。而且,在砀山没有专门的唢呐学校,只有4所唢呐传习所。由于是民间传统乐器,所以唢呐的教学中没有专门的乐谱,都是靠师傅的手口相传和学生自己的不断练习揣摩进行的。二是受目前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务农前景不好的影响,年轻人都不想学习唢呐而选择外出务工。三是尽管唢呐受人们喜爱,但是唢呐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就不高。从砀山婚、丧的习俗——唢呐匠不能进院就可以看出来。






    6月22日我们采访了砀山唢呐协会主席、国家二级吹奏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砀山唢呐代表性传承人、砀山县政协委员、市音协会会员蒋发杰老先生。蒋发杰老先生虽然已经70多岁了,还坚持每天4点起床去桃园练习唢呐,他告诉我们,唢呐一天不吹就生疏了。还有目前唢呐班的的商演越来越少也是唢呐传承受阻的原因之一。目前砀山地区的天价彩礼致使人们在结婚中尽量节俭,一般唢呐表演就会被去除。而且目前流行于民间的低俗文化也在排挤这唢呐的发展,相对于民间传统乐器唢呐,人们更愿意看穿着暴露的美女在舞台上跳舞,或者听变性人(俗称人妖)讲述他们的变性路程,又或是惊讶于一个人身上爬着的一米长的蟒蛇。另一个阻碍唢呐发展的原因是现在学习唢呐的年轻人更偏爱流行歌曲,致使传统曲目例如《百鸟朝凤》、《凡字调》、《百兽鸣山林》等没有人继承。之后我们又电话采访了近50名砀山唢呐艺人,也得到了有关唢呐现状相同的看法。






    / 活动总结 /


    虽然目前砀山唢呐的发展正受阻碍,但是砀山唢呐并不会因此没落。正如砀山文化馆黄馆长说的:“民间的就是国际的。”而且唢呐文化在砀山扎根已有几百年,说明唢呐文化符合砀山的风土人情它其中的韵味也包含了砀山的民风民俗。虽说目前学习唢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是唢呐还是非常受中老年人喜爱的,只要有听众,唢呐就不会消失。另外,目前砀山政府也积极推动唢呐文化的发展。他们请专家对当地流行的传统曲牌进行挖掘,对有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曲牌进行了系统整理、规范和拯救工作,还不定时开办一些唢呐艺术培训班,唢呐比赛,规范一些传统优秀曲牌,改变了民间艺人之间存在的门派观念。
    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艺术成果。相信,随着近年来砀山梨花节和砀山酥梨的繁荣和发展,唢呐艺术会再次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的。
    - END -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